“为什么来我的月经量越来越多,痛经越来越重?”
“为什么怀个孕就那么难?”
(资料图)
“为什么我的卵巢居然有这么大的肿块?”
“为什么我总是反反复复小腹疼痛,严重影响生活!”
这些症状的产生,有可能是同一个原因造成---子宫内膜的叛逆“出走”。
子宫内膜:顾名思义,是子宫腔里面的那层膜。就相当于房间里面刷的油漆。小小的子宫,是女性孕育生命的摇篮,其中功能最关键是当属子宫内膜,其实子宫内膜有两层,朝着宫腔的那一层叫功能层。子宫内膜功能层具有随着女性激素周期性变化而出现从薄到厚,继而脱落出血的功能。这种功能和孕育生命息息相关,众所周知,在没怀孕的每个月,子宫内膜都会随着大姨妈一起脱落,有时候看到一块膜样的肉就是它没错了。但是一旦子宫内膜叛逆出走,走反了路,跑进了盆腔,会发生怎样的后果呢?这便是一开始所说到的种种导致女性痛苦的始作俑者。
如果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上,就发生了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卵巢巧克力囊肿。巧克力囊肿,不是指囊肿像巧克力一样美味,而是因为肿块里包的液体呈现咖啡色黏稠状,这种囊液是异位的子宫内膜反复出血形成的。除了生成卵巢囊肿之外,还会出现剧烈痛经,甚至部分年轻美眉在月经来潮的时候,巧克力囊肿会急剧增大引发囊肿破裂,需要紧急进行手术治疗。
卵巢是叛逆的子宫内膜最爱停留的地方,除此之外,子宫内膜还会种植在盆腔,比如盆腔腹膜、卵巢、肠管、膀胱等等的部位,从而引起盆腔深处的疼痛,造成慢性盆腔痛。
这些叛逆出走的子宫内膜由于反复像在自己家子宫腔一样,生长-脱落出血,导致其所在部位的出血,黏连。而且这种黏连比炎症造成的黏连更加致密,进而影响到盆腔脏器的功能形态,破坏盆腔结构、破坏卵巢功能、影响卵子质量,甚至影响子宫本身,造成不孕症的发生。如果子宫内膜跑得再远点,停留在输尿管,肠管,膀胱上,造成输卵管狭窄、膀胱、肠管狭窄等等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发盆腔痛、性交痛、尿频、尿急,便秘等等的痛苦。所以这些叛逆出走的子宫内膜到处乱窜造成了女性痛苦的三大症状:不孕、盆腔包块、慢性盆腔痛!最让人头痛的是它还容易复发,无论是药物控制,还是手术剥除,只要是孕龄期来月经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就会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趋势复发。所以子宫内膜异位症被冠以“不是癌症,胜似癌症”的良性病变的恶性行为的恶名。
现在有人问了,为啥就会有这么叛逆的子宫内膜呢?为啥人家的子宫内膜就那么听话呢?
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由于子宫腔有两侧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内膜细胞有了通过输卵管离家出走的机会。正常听话的子宫内膜都是随着经血一起来到人体外部,但总有一些特殊的原因造就了“叛逆”的子宫内膜。科学家们对它们有种种假说,最普遍公认的是“经血逆流种植”学说,也许有人会说,要是如此,那我来姨妈的时候岂不只能站着不能躺着了,别担心!90%的女性在姨妈期间照吃照睡并没有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第二种说法是化生学说。简单说就是人体的一些器官表明的上皮细胞本身就有转变为子宫内膜的潜质。在某种炎症刺激之下潜质被激活就转化成了子宫内膜。还有医源性的种植,比如剖宫产手术,把内膜带到了腹壁上,导致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种植在侧切伤口上。人工流产,中孕钳刮等造成的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腺肌症;还有免疫失调、遗传、体质因素,有家族病史的人容易出现,肥胖、超重、身长过高等亦有一定关系。
总而言之,这是由叛逆的子宫内膜到处捣蛋惹出的大麻烦!
由于痛不堪言,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都期待一种能够治愈病痛的方法。其实,在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可能分为很多种。
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那些令人讨厌的恶习,我们采取了见招拆招方法,分别是:治疗疼痛,改善不孕,预防复发!
对年轻的女性,卵巢巧克力囊肿小于4厘米,又没生过孩子,为了保护卵巢功能,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比如缓解疼痛,第一大神药就是----止痛片,不要小看小小的止痛片,它可以缓解大多数痛经的症状。第二就是使用孕激素或者短效避孕药。不要小瞧避孕药哦,她可以治疗很多妇科疾病!还有一种目前比较常用的药物--GnRH-a,通过降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这就是没有办法消灭它,只能让她老去。这种方法又称假绝经疗法。
如果卵巢巧克力囊肿超过4厘米,医生会建议首选手术治疗。手术现在多为微创的腹腔镜治疗,既可以诊断和探查肚子里的子宫内膜异位的严重程度,又可以手术切除病灶组织。年轻女性通常采用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一定需要加以药物预防复发。
对想生宝宝的女性,需要尽快去生殖医学科进行生育能力的评估,尽早的把握生育机会。
如何预防我们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让我们的内膜不会变得叛逆?
牢记三点:1.尽量避免经血逆流种植的机会,经期一般不作盆腔检查,剧烈运动。应避免重力挤压子宫。
2.避免频繁多次的人工流产和宫腔操作手术。
3.选择药物避孕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
作者:孙丽艳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