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帖子感动了很多人。作者说她突然收到了一封高中同学的邮件,看完哭得稀里哗啦:
截图来自:豆瓣用户@十七
作者还说,关于这位同学,以及同学在邮件里说的事,她其实已经记不太清了,但这封邮件给了她莫大的鼓励,让这几年总是自我否定的她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有这样闪闪发光的一面。
(相关资料图)
看完这个美好的故事,只想说: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吧,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获得力量。
6个如光般温暖的故事
01
央视《等着我》节目曾播过一期“寻找人生中第一个朋友”的故事:
宁宁小时候因为家庭变故被孤立排挤,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后来一个叫田错的女孩走进了她的生命,主动和她说话跟她玩,保护她的敏感,带她融入同学圈子。在这束光的照耀下,宁宁终于一点点变得开朗和正常。但在五年级时,田错突然转学了。故事戛然而止。
时光过去多年,她始终无法忘记这位人生最初的朋友、这颗“童年吃过的最甜的糖”。她在节目里说:“是她给我七彩的世界开了一个头。我想找到她,我想当面谢谢她,谢谢她当初没有放弃我,谢谢她跟我说,我们一起玩吧。”
不要小看任何一份微小的善意,有人因为它踏过了成长的荆棘。
02
整个青春期,我都对自己有一种莫名的耻感,因为胖,还因为——已经那么胖了,还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我很努力但是成绩一般,没什么朋友,习惯低头走路,永远穿黑色的、过分肥大的衣服。
那时候,天好像永远是灰的。
有一次在食堂吃饭,一群同学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讨论我,讨论我的胖,讨论我吃饭的样子,讨论他们给我起的各种外号。我唯一关系不错的朋友也在其中,她没有笑,但也什么都没说,没有为我争辩一句。
然后,我听见有人大声说:“你们说够了没有,有意思吗?”那是个我并不熟悉的女同学,只知道体育很好,好像以后要走体育特长生的路。她说完站起来,端着餐盘走到我旁边,在我对面坐下,对我说:“别管他们。”
后来,她主动带我跑过几次步(她每天早上都要晨跑),会一边跑一边说,抬头挺胸,相信自己。但我实在跟不上,加上学业很重,就放弃了。
虽然我们现在联系不多,但我永远记得她在食堂朝我走来的样子,在回忆里,那一刻真的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是发着光的。
我很感谢她,在我人生最灰暗的时刻,用那样的方式,坚定地和我站在了一起。可能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对于我的意义。(@小夏)
03
毕业三年,换过好几个城市,跳槽了很多次,做过最长的工作是八个月,最短的只有一周。那几年非常痛苦,感觉那样的生活很难坚持下去,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就像在真空的深海里浮浮沉沉的鱼,分分钟快要窒息。在快没力气挣扎的时候,遇见了现在的咨询师,他陪我走过了最丧的时期,帮我一起找寻属于我的方向。
现在回想,就像你坠入黑暗的海底里无法呼吸,而你身边所有人都不知道,在你最绝望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道光,将你拖出了深海。(@Del、)
04
我在状态最差的时候,遇到了我现在的女朋友。那时我严重失眠,常常要靠安眠药和酒才能入睡,工作和生活完全失调。她很包容很有耐心很擅长聆听,跟她在一起,我莫名地觉得安全。慢慢地,她在我身边的时候,我能自然入睡了。
在她的建议下,我辞去了工作,两个人一起旅行,自己开车,去人少的地方,过了一段很安静很慢的生活。在这个过程里,我感到活力一点点回到了身体里。
以前听别人说“救赎”这种词,总觉得不可思议,直到遇见了她,我才相信她出现,真是来救我的。谢谢你成为我的太阳,我的药,谢谢你照亮我,治愈我。(@舒)
05
那时候我怀着孕,一个人在北京,生活异常艰苦,没工作,没钱,还挺着个大肚子。老公天天往外跑,一个月一个月不着家。
有一天大雨倾盆,我跟老公吵了一架就跑出去了,伤心欲绝地站在雨中,心中默念:下吧下吧!淋死了,也就了断了。可我站着没几分钟,就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小男孩在路边一直看着我。我被看得不好意思,就想躲开他的视线到别处去,但我走哪儿他跟到哪儿。被这孩子一跟踪,我想死的心竟然没了。我开始往回走,他还跟着我,直到快到家了,我跟他说“别跟着我了,我到家了”,他才走!
回想起来,是那孩子救了我,在我无比绝望的时候,他给了我一束光,让我发觉这世界原来还不太坏,还值得好好地活!(@王小娥)
06
还记得那个从大山里走出来,毕业时写了6000字致谢词的苏正民吗?(大凉山小伙的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在那篇致谢中,他也提到了他人生中的光:
“多年来,父亲为了我们三个子女的教育日夜操劳,最终积劳成疾,患上了多种疾病。父亲的医疗费用也让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雪上加霜,欠下无数外债。父亲离世后,我和姐姐都选择了辍学。她去了广东,我选择留在祖祖辈辈们耕耘的那片土地。那时的我,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直到一个人像一束光一样照进了我灰暗的人生——《天津日报》的张俊兰记者,是她用瘦弱的身躯,在二十多年的岁月里,帮助了上万名像我一样的凉山贫寒学子重返校园。”
毕业后的苏正民,选择了加入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回大凉山支教一年,为更多的孩子点亮梦想。你看,被光照亮过的人,又去照亮了别人。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