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着高温天气,大家对于防晒话题的讨论也热烈起来,“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防晒衣价格贵到离谱”等纷纷登上热搜。烈日炎炎,防晒装备究竟如何选择?如何防晒才更有效?
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
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蒋源表示,皮肤特点和应用场景是消费者选择防晒产品的两大参考要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蒋源介绍,夏季到来,气温飙升,日晒强度很高,长久暴露于日光之下容易发生晒伤。比如户外旅行,海边或浴场游泳,参加户外音乐节活动等。这时候需要做好防晒,打伞戴帽子口罩,穿专业的防晒服,暴露部位涂抹防晒霜,戴墨镜保护眼睛等。
防晒霜的选择需根据皮肤敏感特点,敏感肌肤优先选择物理防晒产品,所有人应用前可以小面积涂抹在手腕内侧皮肤72小时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比如红斑肿胀水疱伴随瘙痒等,安全无过敏再应用。
蒋源提醒,所有防晒霜都不足以阻挡超强中长波紫外线对于皮肤的伤害,需要专业防晒服物理遮挡保护自己的肌肤。
防晒衣越贵越好?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产业研究部咨询工程师宋立丹介绍,防晒衣面料实现防晒功能一般遵循两种原理:
1)屏蔽原理:增强面料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例如在面料里层做屏蔽剂涂层整理,或者在面料的纤维中添加屏蔽剂;
2)吸收原理:增强面料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将紫外线吸收后进行能量转化为热能释放或者无害低能辐射,例如在面料染色时选择对紫外线吸收较好的染料,或者对面料做抗紫外线吸收剂涂层整理。
那么,防晒到什么程度才能叫防晒衣呢?
按照国标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规定,防紫外线纺织品必须达到UPF>40,UVA透过率<5%,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是指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UPF值越大时,纺织品的防紫外性能就越好。UVA是紫外线中波长最长的部分,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UVA透过率越小,纺织品的防紫外性能就越好。
市面上的防晒衣从几十到上千的价位,到底该怎么选?其实,只要认准一个标志,再综合考虑一下售价,就能搞定了。
根据国标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规定,防紫外线产品应在产品上有明确标识,标识内容必须包括以下部分:
“——标准的编号,即GB/T 18830-2009;
——当40<UPF≤50时,标为UPF40+。当UPF>50时,标为UPF50+;
——长期使用以及在拉伸或者潮湿的情况下,该产品所提供的防护有可能减少。”
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晒衣必须具有以上标识,这也是消费者在选购防晒衣时最直接的依据。
宋立丹表示,从面料、设计和工艺的成本来整体考虑,百元以上、并且具有上述标识的防晒衣是可以放心购买的,太过便宜的防晒衣则不建议购买。有些防晒衣售价很高,其中很大部分是包含了品牌溢价和设计风格等方面的因素,在满足国标的情况下,其对皮肤的防紫外线保护功能相差不大。
此外,在选择防晒衣时,要建议尽量选择冷色系面料的防晒衣;在清洗防晒衣时,尽量轻柔手洗,避免使劲揉搓破坏了面料的防晒整理效果,或者造成织物结构松弛。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防晒衣出现了明显的透光、织物结构疏松的现象,就应该换新的了。
防晒霜怎么选?
蒋源介绍,防晒霜有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物理性防晒霜主要是氧化锌、氧化钛等油脂成分,虽然有温和无刺激等优点,但缺点是比较油腻,如果使用高防晒系数的物理防晒霜,同时不注意卸妆和使用的顺序那么很容易造成毛孔堵塞,甚至粉刺或者滋生暗疮。
化学性防晒霜是防晒霜的重要类别,其成分通常是化学类成分,虽然渗透性好,但是其缺点是容易刺激皮肤,皮肤红肿等过敏问题与盲目或不规范使用化学性防晒霜的有关。
她表示,选用防晒霜时,可以选择氧化锌和/或二氧化钛两种成份。此外,防晒霜的清洁也要重视。防水、质地油腻的防晒品要使用卸妆产品,比如卸妆油或橄榄油,再用洁面乳洗脸,之后应做好保湿补水。若防晒霜注明了含有物理防晒粉末成分,应特别注意清洁,避免毛孔堵塞。
蒋源提醒,如有晒伤,也不要惊慌。轻度避光保护,冷水适当冲洗,并适当冰敷即可。中度可涂抹软性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严重晒伤会有皮肤红肿大疱伴随疼痛,甚至有全身中毒症状,这需要紧急送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