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拍照+购物?要是你还这么想,那你一定要来看看义乌这场博览会,看看它怎么打通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多感官“任督二脉”,架起连接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桥梁。戳视频,感受一下第17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的盛况。
02:54大规模 高层次 多种类
(资料图)
4月2日,第17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在浙江义乌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博览会以“启航新征程、乐享新生活”为主题,为期三天,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展会共设置8个展馆,3400余个标准展位,展览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1195家企业参展,参展产品约16万余件,较去年增加7%。
除此之外,展会期间还举行了10场配套活动,如“旅游中国·美好生活”2023年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202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外交帮扶+百县万品”推广活动、人民公园1982市集等,在丰富展会内容、扩大市民参与度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文旅产品供应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新技术应用推动文旅体验不断提升
近年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旅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数字贸易馆,裸眼3D、AR、VR等技术在文旅场景应用,给消费者带来了多维立体的场景体验。
比如,元宇宙虚拟人就是通过新科技将观众带入戏曲世界,让更多普通民众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比如气味电影展区,通过气味数字化技术,观众能够在看电影的同时闻到“荧幕里的味道”,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特色文创助力文化融入生活
除了新科技,各类文创产品也是不容错过的亮点。
吉林展区特色手办展示出当地冰雪文化和北方人对冰雪不一样的情感,鱼皮画也让查干湖的历史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四川展区将熊猫元素融入丰富多样的生活用品中,从抱枕到水杯,从挂饰到衣帽,让不少观众直呼“也算实现了拥有一只熊猫的愿望”;甘肃博物馆根据馆藏珍品“马踏飞燕”青铜器推出的“马奔奔”“马跳跳”形象,点燃了许多人心中去博物馆一睹文物风采的激情。
本届博览会坚持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展示文化和旅游发展前沿,反映文化和旅游创新趋势,为全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搭建了良好的展示交流平台。
(总台记者 高珧 朱睿祺 罗潇 义乌台)